【背景链接】
为全力做好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百日冲刺”十大专项行动。2020年将有874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40万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趋紧。6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专项行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热点解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第一,提高青年竞争力,增加高校生继续教育的机会。扩大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时专升本、二学位也将同步开展扩招。让一部分高校生暂缓就业,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也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活跃青年创新力,推动企业发展。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新鲜血液,对新兴事物的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是让企业能够高效发展的新生力量。
第三,锤炼青年品格,补充基层队伍力量。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及基层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岗位提高招募规模,使新时代青年锤炼品德修为,恪守正道,同时缓解了基层教育、医疗等队伍的压力,充实基层教育医疗力量,提高基础教育医疗水平。
第四,拓宽青年事视野,推动创新创业。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有成熟创业计划和创业模式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
保持高效毕业生就业局势平稳,不仅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合作与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家群策群力,长效保持。
第一,明确个人定位,踏踏实实工作。高校毕业生要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就业观,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平时要自觉增加实习经验,找准个人定位与人生理想,自觉提高个人竞争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第二,积极响应政策,增加就业岗位。要积极响应国家各项促就业政策,国有企业带头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相关部门落实一次性补贴,返还失业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鼓励各类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支持企业、高校、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就业见习岗位,提高见习质量,最大程度发挥就业见习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作用。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科研项目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
第三,积极审时度势,转变办学理念。各大高校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比如,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淘汰就业差、水平低的学科专业,促进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匹配,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型向就业需求导向型转化。
第四,优化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推进“互联网+”服务,简化就业手续,加强就业指导,支持灵活就业。充分挖掘事业单位岗位潜力,扩大基层就业规模,做好乡村教师特岗计划、乡村振兴协理员专项招聘工作,鼓励社区工作岗位、医疗卫生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提高大学生征集入伍比例,优先批准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知识拓展】
2.北京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实行就业工作周报制度,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辽宁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在责任落实、在线招聘、渠道拓宽、升学扩招、内涵建设、基层就业、规范管理、宣传教育等8个方面抓细抓实。
陕西召开全省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到人。
北京大学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不让一个毕业生掉队,争取百分之百充分就业”。
清华大学在院系层面成立由院长(系主任)任组长的毕业就业工作组,制定《因应疫情防控工作的学生毕业工作方案》,明确“服从大局、精心指导、按时毕业”原则,全力保障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河海大学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围绕就业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统筹推进,努力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人人关注就业”的良好态势。
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24小时365天招聘活动),加强统筹引领。各地各校充分利用部、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以及社会招聘网站,开展网上就业指导服务。四川依托公共招聘网、人才网、大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创业服务网等3家线上就业服务平台,与省内109所高校的就业网络平台、21个市州人社部门的网络招聘分站互联互通,建立线上招聘平台矩阵,参与企业2.3万余家,提供岗位33万余个。
兰州大学升级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开发线上宣讲会功能,加强就业网、就业公众号联动,实时更新用人单位网上招聘活动,已发布各类就业信息2100余条,举办线上大型双选会8场,参会单位3000余家,参与学生2.7万余人。
华中师范大学广泛汇总各地人社部门、企业、高校招聘信息,通过“华大就业汇APP”、“91580(就业我帮你)”小程序、就业信息网等平台,按照毕业生专业情况和就业意愿精准推送就业信息2.5万条,提供岗位5.8万余个。
东北大学与5所兄弟院校联合打造就业工作协作体,举办“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双选会”,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6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4万余个,覆盖制造业、信息技术、建筑业、教育等15个行业。
南昌大学及时优化就业服务,通过云推送、云宣讲、视频双选会等方式,开启线上就业服务新模式,与8400余家用人单位逐一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河南及时发布《关于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及学历、学位认证对外服务窗口疫情防控事项公告》,实行就业手续、学历认证线上办理,简化办事程序,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浙江大学优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开通就业协议书电子印章服务,实现签约全过程“无接触”“零跑趟”。四川大学采取“线上申请+在线审批+邮寄”方式办理就业手续,开通“就业创业学习交流平台”并上线46门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一起战‘疫’、在线就业”专栏,为毕业生持续推送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信息,邀请世界500强人力资源经理、就业指导专家等对毕业生进行线上指导、提供咨询服务。
西藏大学面向2020届毕业生开设生涯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精品讲座课程,开展“行业专家指导求职道”“援藏干部助力就业行”等活动,帮助毕业生准确判断形势、全面认识自我、合理设立预期、顺利实现就业。各地各校通过“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以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
上海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定向招聘毕业生,并推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街道、乡镇以及社区工作者岗位1800个。
河南教育、卫健等14个部门开展“新时代·新梦想”就业创业公益帮扶行动,继续面向重大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拓展就业岗位,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组织好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6所兄弟院校开展外语外贸类专场双选会,通过北外就业网、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群等,发布就业实习信息840余条,涉及单位2600余家,提供岗位4万余个。
陕西师范大学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共同举办“2020年春季联合空中双选会”,助力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合肥工业大学利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暖花开国聘行动”平台优势,聚合央企、国企和民企的“头部资源”,提供双向选择通道,推动企业通过“央视频”客户端进行直播宣讲、在线答疑等。?
【模拟预测】
1.“直播带岗”、扩大招聘规模,促进新就业……这段时间,各地各部门频出“政策包”,多措并举、创新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此你怎么看?
2.领导让你开展乡村振兴协理员专项招聘工作,你作为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你会怎么组织?
3.你室友因就业压力大而感到情绪失落,你要怎么劝解他,请现场模拟。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1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