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卢德铭的未婚妻苦等14年,哥嫂强迫她嫁已有三子的男人,生了7子
卢德铭为了掩护战友撤退,本已经到达安全地带的他,在芦溪与敌人的阻击战中不幸中弹牺牲,那年他才23岁。
失去一名得力大将,毛泽东心痛不已,怒斥酿成大错的罪魁祸首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这边,一直苦等他凯旋归来迎娶自己的未婚妻颜瑞琴靠着卢德铭的三封书信和两张照片,苦苦等待了14年,更准确一点说,她等了他55年。
一、青梅竹马的童年生活
卢德铭与颜瑞琴的相识,还得从卢德铭的母亲被土匪抓走的那段卢家的至暗时期说起。
卢德铭的家境很不错,父母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三个男孩,三个女孩,卢德铭是最小的那个,父母也因此对他疼爱有加,他从小便知书达理,虽偶尔调皮捣蛋,但是个淳朴善良的孩子。
在小小年纪,得知时常和自己玩耍的小伙伴家因饥荒而食不果腹时,恳求父母接济小伙伴家,但遭到父母的拒绝后,他便绝食省下粮食帮助小伙伴家渡过难关。
饥荒战乱年代,土匪两次抓走他的母亲,第一次抓走母亲和大嫂,在父亲的几番努力下,母亲和嫂子终于平安归来,土匪承诺10年内不再侵犯卢家,可没过几年,土匪食言,再次抓走了母亲。
在卢德铭的母亲被土匪抓走期间,他父亲为以防不测,将年幼的卢德铭拖好友颜湘甫照顾,就是颜瑞琴的父亲。在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中,颜父发现小小年纪的卢德铭不仅饱读诗书,而且聪明能干,将来必定出人头地,于是对卢德铭非常欣赏。
颜父将爱女颜瑞琴视若珍宝,一直想找一个值得爱女托付终身的人,小小年纪的卢德铭的出现,让颜父欣喜不已,便有意经常让两个孩子一起玩耍。
在两家的撮合,也在两个年轻人的相互爱慕下,18岁的卢德铭与15岁的颜瑞琴便从青梅竹马发展成为具有婚约的眷侣。
19岁那年,卢德铭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向颜瑞琴承诺待一切安顿好后便来接她。颜家为了女婿的大好前程,出钱出力,可谓尽心尽力。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卢德铭从一个学员一步步靠着过硬的实力当上了警卫团团长,深受叶挺的赏识,周恩来对他也十分欣赏,聂荣臻更是将他从73团调派到警卫团……
战火纷飞,山河飘摇,列强入侵,卢德铭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迅速从一个学员历练成一个骁勇善战,精明强干的大将,将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写信让哥哥护送未婚妻前来部队完婚。
颜瑞琴满心欢喜,苦等卢家哥哥的到来,可哥哥与卢德铭走上不同的道路,哥哥想让卢德铭回家完婚,趁机劝他与自己站在同一路线上。于是,便一再拖延,向父母谎称外面兵荒马乱,洋人四处掠夺,根本无法出行。出于安全考虑,父母只好作罢。
后来,战事吃紧,国共两党决裂,卢德铭率领警卫团脱离张发奎部队前往南昌,被张发奎部队围追堵截,只好来到修水。
自此,也成为了毛泽东的第一个军事搭档,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
没曾想,天妒英才,23岁的他喋血芦溪,令人惋惜。
二、苦等14年后被迫嫁给有三孩的丧偶男
15岁与卢德铭分别后,颜瑞琴先后收到过卢德铭给他写的三封书信,两张照片。仅仅依靠着这些,她从15岁等到29岁。
这期间,因为父亲的判断失误,父亲投资了三口盐井,最后却一无所获,颜家破产,母亲病危离世,父亲第二年也离开了人世。
颜瑞琴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一夜间一贫如洗,靠着帮人家绣枕头为生。1933年,卢家怕耽误颜瑞琴,让二姐前来颜家取消婚约,让她另找如意郎君,我们卢家恐怕没有这个福气了……
此时,卢家应该还不知道卢德铭已经牺牲了,不然以他们两家的交情根本没有必要对颜瑞琴有所隐瞒,所以只可能是单纯的不想耽误颜瑞琴的大好青春。
军阀混战,列强入侵,那些年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没有了婚约,颜家哥嫂对她冷言冷语,她甚至想过出家,可又怕卢德铭归来后找不到她,于是一直忍受着一切苦苦等待。
四年后的1937年的冬天,在哥嫂的强迫下,她嫁给了丧偶后带着三个孩子的男子,从此与男方同姓。
这一年,刚好是卢德铭壮烈牺牲后的第十年,也是卢德铭和颜瑞琴订婚后的第14年。
从他们订婚之后到颜瑞琴结婚生子的时间点推算,颜瑞琴至少等了卢德铭14年。
这之后的很多年,颜瑞琴和她的丈夫生了7个孩子,养活了三个。
三、靠三封书信,两张照片,苦等55年
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年代,一个柔弱女子想靠自己单独生活下去,实在太难了。
我不知道颜瑞琴在哥嫂长期的冷言冷语下嫁给那个男子,是因为十几年的等待而心灰意冷的决定,还是为了“名正言顺”的留在他们相恋的地方而作出的无奈之举。
总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过了多久,颜瑞琴并没有忘记卢德铭。
卢德铭的“行军书” 中有句话令人动容:“如果瑞勤真要等我,则我对她有几点要求:一要读书;二要革命;三不要缠脚。 ”
颜瑞琴真的做到了,在他弃笔从戎后的四年,颜瑞琴跟着先生学习,在和卢德铭的书写中更是自豪的说,毛笔字写得越来越清秀了。在卢德铭的反对下,她也没有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缠脚,所以在很多年后的清明节仍然可以爬山高高的山坡,给卢德铭扫墓。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颜瑞琴答应嫁给丧偶男子之前,她最放不下的是卢德铭写给她的三封信和两张照片,思前想后决定偷偷藏在哥嫂家的顶柜上,待自己安顿好后再来取。
结婚后没多久,她就抱着丈夫和第一个妻子生的小孩子回到哥嫂家,悄悄取走信件,几经斟酌后,又把它们藏到了丈夫家的阁楼里。
1939年10月10日,可恶至极的日本飞机对国土进行狂轰滥炸,那三封无比珍贵的信件在飞机的轰炸中随着坍塌为废墟的阁楼一起化为了灰烬。
1949年12月5日,自贡和平解放了,颜瑞琴抱着孩子满心欢喜的在一群解放军战士中寻找熟悉的身影,可又落空。但她又一次次鼓起勇气询问解放军战士是否知道卢德铭的下落,她本以为他一定在这次凯旋的队伍中归来。
她曾无数次遇见过骑着白马的他威武雄壮的朝她走来,曾无数次告诉自己他一定会回来,可希望还是一次次落空。但她从来不曾想过他已经牺牲,她甚至安慰自己,说不定他去了苏联,当时信中不是说联俄联共吗?
直到1978年的春天,在新华书店工作的侄孙女带她来到自贡市人民武装部,武装部的政委给她看了1925年9月1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时部分学生的合影,纵使时隔53年,76岁的颜瑞琴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个英姿飒爽的少年。
也正是在这一天,她才从孙侄女的口中得知了当年的情况:
侄孙女颜胜先哽咽着说:“卢德铭是在1927年9月25日,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途中,在江西萍乡芦溪山口岩,为掩护毛主席和部队安全脱险,阻击敌人时,不幸中弹牺牲……”
还没等孙侄女说完当年的情况,老人便昏了过去,此后大病一场。
毕竟,谁又能够想到,15岁的匆匆一别,等待55年后得到的消息换回的却是满心的遗憾呢?这样残忍的现实,又怎么能够让这位76岁的老人接受得了呢?
同年,何青带着长篇通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烈士传略》来看望老人,向老人讲述了当年卢德铭牺牲的前因后果,并把这本书送给了老人。离别时,老人拉着何青的手说:”要是路近的话,我也要到江西萍乡芦溪为卢德铭扫墓。'
遗憾的是,因为老人年事已高,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颜瑞琴始终没能够去到卢德铭牺牲的芦溪为他扫墓。可是,当自贡烈士陵园卢德铭塑像落成之后,颜瑞琴每一年的清明节都要去给卢德铭扫墓。
如今回想起来,也正是当年卢德铭的坚持,颜瑞琴才在8岁开始就没有缠过脚,所以哪怕已经八九十岁的颜瑞琴,仍然可以独自爬上高高的烈士陵园。
在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编写的《卢德铭(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丛书)》中有段非常温暖又心酸的描写:
每一次去烈士陵园,颜瑞琴都会站立在卢德铭的塑像前,恭敬地朝塑像三鞠躬,然后望着塑像久久地注目,不肯离去。
此情此景,不知感动过多少来此扫墓的人们,而每当这个时候,颜瑞琴的女儿总是把孩子们拉到一旁,悄悄地对他们说:“别打扰她,她心头存放的话太多太多,就让她好好跟卢爷爷说说话吧。”
温暖的是,女儿懂得了母亲;心酸的是,本该拥有美好未来的两人,终究阴阳两隔,只剩浓得化不开的遗憾!
结语:
乱世容不下有情人,若不是苏先俊的糊涂,或许卢德铭可以在革命道路上走很远很远,他是毛泽东的第一个军事搭档,如果他还活着,十大元帅中必有他的身影。
而他和颜瑞琴的爱情,又会成为一段流传许久的佳话,他们也将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只可惜,那个惊艳了颜瑞琴整个青春的青年,永远的活在了23岁!
内容素材来自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编写的《卢德铭(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丛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9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