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1. 孩子身上没有那种需要教师残忍对待的东西。如果孩子的心灵中有一些陋习,那么首先就要用善去驱逐恶。这并不是鼓吹不抵抗邪恶,而是对童年世界的真实看法。我憎恶那种对孩子的怀疑态度,憎恶那种形式主义的要求和禁令条例。这并不是鼓吹玩忽职守和“自由教育”,而是坚信对待孩子,善良、温柔和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仁慈、真实的。满怀对人的信赖,这是一种相信人的一切美好,并使人变得完美的强大力量。我不相信,一个被正确教育的孩子会成为无赖、寄生虫,或是厚颜无耻、撒谎成性、道德败坏的人。
2. 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在于挖掘每个孩子的力量和潜能,给予他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就的愉悦感。而这意味着,无论是从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题的性质),还是从时间上,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实现其个性化。
3. 为所有人选择能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的作业。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只是一小步,那这堂课对他就没有用。没有成效的劳动,可能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会遇到的最大危险。
4. 能带给人成功愉悦感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提高学生们的能力的。
5. 学生只有在思考的时候,才能牢牢掌握知识。请思考一下,怎么把现在正在学习的或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6. 请记住,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需要阅读的也就越多。阅读教会他思考,而思考则会激发智力。书籍和由书籍所激发的鲜活思想,是预防死记硬背这种阻碍理智的大敌的最有力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就越多,对知识就越敏感,而你,作为教师的工作也就更轻松。
7.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一个原因是,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经常是积累起来的固定重物,“不能流通”,不会学以致用(首先是为了发掘新知识)。
8. “知道”意味着会运用知识。只有当它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占据人的思想,激发兴趣,才可以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和生命力,是使其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知识只有在发展和深化的时候,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发展的情况下,规律才能起作用: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就越简单。
9. 请不要让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最终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一个固定、静止的“行李”,而是要让它们存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中、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学生们的相互关系中、生动的精神财富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没有这个过程,就无法想象完美的智力、精神、情感和审美发展。
10.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牢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他本人进行生动的思考。
11. 记忆(熟记)应该以理解为基础。请你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意识)并理解大量事例、事物、物体和现象来记忆。不要去记那些没有理解,也没有进行思考的内容。从领会事例、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规则、公式、定理和结论)的道路要经过实践工作,而实践工作就是掌握知识。
12.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这种需求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但是如果这种需求没有给养——与事例和现象的生动交流、认知的愉悦,这种需求就会萎缩,而与此同时,对知识的兴趣也会熄灭。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要不断支持、巩固学生想要变成发现者的愿望,用专门的方法来助其实现这一愿望。
13. 一个人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通往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想。思想也只有用思想才能够激发。至于学生对知识、脑力劳动的麻木冷淡、无动于衷,每个教师都应该试试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
14. 我们会思考,在哪里可以找到人与自然、人与意识相互作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用知识鼓舞他的精神”。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让人最终认识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体验到驾驭真理和规律的感觉。“用知识鼓舞人的精神”就意味着,使思想与人的自尊心相融合。通往这种精神状态的道路,就是知识的有效性和积极性。我们认为,唤醒冷漠,挽救头脑懒惰,就要让学生在某个方面体现出他自己的知识,在智力活动中表达自己和体现自己的个性。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