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好像很少有这样闲下来思考的时间,匆匆忙忙就是将近一年,新的身份,新的环境,生活里常用的词汇也从同学、舍友转变成同事、领导。
这样的转变来得太快,快到我工作了将近一年,在五一假期的小尾巴上,才开始认真思考工作带给我的变化和成长,并想用文字的方式来记录我的工作历程。
没有工作一年,也不是特殊的时刻,只是在很平常的晚上,打开台灯,感受着这个季节舒适的温度,强迫自己脑袋放空,来写下此时此刻有关于工作的一些思考,抑或是不能称之为思考的感触。
在工作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辅导员,又或者是不敢尝试。
大学时候做学生干部,经常需要和辅导员接触,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幸福感特别高的职业,忙碌、地位不高、办公室里打杂的角色。
在我的口中,总是听不到关于这个职业任何的优势,所以在考试之前,我的准备可以称之为0,甚至在报考截止时间的前一天,我还没有决定要报名。
但还是在前一天晚上填下了报名表,理由是就在自己学校,也不用去其他地方考试。抱着试一试的草率心态,我参加了考试,很幸运地通过了面试,最终被录取。
现在想想,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准备,至少网上下载的电子版文件认真看了好几遍,大学里的学生干部经历,冥冥中还是让我选择了这份职业。
也许,这份职业里有一种学生干部的情怀在。
辅导员的忙碌,是说不出的任务繁重。
在考试之前,辅导员告诉我这份职业很忙,但我总是觉得并没有说得那么真实。像返校前摸清底数这样的工作,我会觉得简直称不上任务。
在真的工作以后,尤其是在最近特殊的两年,统计学生去向,摸清底数这样的任务可以说是常态化,但其中的细节才是说不出的苦。
总会有学生不填表格,需要一遍遍地打电话催,总有不细心的同学,随便一填便不管不顾,后期发现的时候,已经把数据报错,只能打电话再修改数据。
辅导员忙吗?
好像真的不忙,可只有真正做过这份工作的人,才会明白这种有苦说不出的苦楚。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这份工作忙不忙的时候,我的回答可以称之为不假思索,但当他们问到都忙什么的时候,我完全回答不上来,又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忙。
久而久之,就会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干脆以后有人再问我忙不忙的时候,我会表情冷漠地告诉他:还行。
慢慢地,身边的人总会觉得我这份工作很好,不需要太过忙碌就可以拿到工资,也不用担心某一天会被开除。
而我,也只能看着他们的羡慕,自嘲地说一句:也许是吧。
但也有特别尴尬的时刻,和朋友的约会总是不能准时,临时遇到学生咨询困惑,就会在办公室聊上一两个小时,所以在工作之初,很少有和朋友约会的时候。其实到了现在,也并没有经常性地出去玩,有所交集的圈子也只限于辅导员。
一个很寻常的约会可以拖上一两个星期,这是常事,下班时间也总是会被拖延。我所在的办公室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下班的时候都在喊着下班,但却没有一个人从座位上离开。
于是,正常的下班时间就变成了七八点。
我经常性地觉得,从事辅导员这个职业的人,都有拖延症。
除了学生之外,我还需要承担专项的工作。
尽管学生才是辅导员的主责主业,但专项工作也并不可小瞧,占据了我将近一大半的时间,因为这是工作当中出业绩的一部分。
对于社会上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办好一场活动也是工作,开好一场班会也会成为特色。这也是我经常会问自己的问题:我所做的工作,应该怎么跟亲戚朋友描述?
在大学里当老师,但是却并不教任何一门课,而办活动、开班会这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小儿科,没什么可做的。
一起工作的其他同事都在比拉到多少客户,有多少业绩,完成了几个项目,学到了多少技术,而我则绞尽脑汁地想要把学生组织带好,活动要更有新意,举办几场科创比赛,接不同部门的工作任务。
毕业了,但还未走出学校,这就是我的工作现状。
跟同事开玩笑说,这份工作让我觉得像是一个高级学生干部,并不像是一份工作。他的可替代性太强了,一个人的短暂离开,并不会影响整体工作,甚至迅速有人可以替代上来。
所以在工作之余,也会思考未来的发展。每每想起,都会觉得焦虑,在我的认知里,这是一份学不到技术的工作,总会被社会所淘汰。
未来,只有迷茫。
在跟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一个问题,思虑太多,行动太少。
十八岁的年纪,正是想法特别多的时候,但落实在行动上的却特别少。所以我经常会看到两个同学因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而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却没有拿出可以落实的方案。
在学生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是啊,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是会有特别多的焦虑,却没有实际行动可以改变现状。
刚工作的时候,总是想象着可以在工作之余,读书写作,专注于自身成长,但在真正走到工作岗位后,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遮掩自己的懒惰。
下班,躺在床上刷视频,也不愿意看一会书,心里给自己说:“工作了将近一天,还是休息吧。”
只有当有一段时间真的特别闲的时候,比如寒假或者暑假,才觉得不能这样下去,然后开始坚持,但一旦进入工作,又会陷入循环。
坚持,真的太难了。
但成功的人,必须学会坚持。傅首尔在演讲中说在最苦的那几年里,她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写作,才有了后来台上的自己。
当然,在坚持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甚至可以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比如我是一个很喜欢仪式感的人,所以我会买一台光线特别柔和的台灯,放在电脑前,营造写作的氛围。在旁边放一个很喜欢的笔筒,看书的时候,时不时地写一两句话。
在理想的情况下,应该规划好下班的生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但事实情况是,和企业一样,也有领导要业绩,和企业不同的是这份工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时常会觉得委屈,这样做为什么是错?
我们不愿意接受批评,也不想被所谓的经验所束缚,但在工作中也有自己的拖延性和被动性,这就是辅导员这份工作的现状。
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不像评论专业老师在哪个期刊发了多少文章,就特别厉害。
但我想,总是要行动,总是要向前走,才能带动身后一群学生的成长,如果总是在思虑,总是停留在空想中,那就是失职。
行动,才是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而思虑,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焦虑,然后转换成行动,这是一个正确的循环。
思虑很简单,行动很难,坚持更不容易。所以要改变认知,做好长久坚持和提高聚焦的能力,这才是交给生活最好的答卷。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