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管理要做好,需要做好五件事:招聘计划,招聘渠道,招聘标准,面试官管理,招聘体验。
2.1招聘计划的管理
很多部门当天提需求,明天就希望人到位。不说用人部门的问题,这反映了人力资源部招聘的需求计划管理没有做好。招聘计划需要从源头开始管理,也就是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开始。根据公司战略规则,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按照人效(人工成本/销售额)每年优化的原则,定出三年后公司员工总数量和结构,也就是分层分类的各级管理类和技术类人才的数量,分解到年度,成为人力资源年度规划。结合人才离职情况和各部门临时新增招聘需求,减去调岗安排,就形成当季、当月招聘计划。
每年对年度整体招聘计划进行复盘,如同财务预算准确率一样,让招聘计划准确率逐年提升。同时管理部门临时新增需求,每季度主动与部门联系,确保招聘需求的提前量。
2.2招聘渠道的管理
招聘渠道包括人力资源部的线上、线下渠道管理,也包括公司内部招聘和内部推荐的管理。
人力资源部的渠道建设要注意长期性。例如学校渠道建设,因为人力资源部本身员工流动性大,而学校对接老师相对稳定,所以人力资源部总监和分管副总裁要参与重点学校的对接,用双人制来确保合作的延续性。人力资源的校园招聘,每次除了毕业季的学生,应邀请三年级学生参与,并选出下次校招的联系人,确保每次校园招聘都有人提前参与对接,而不是每次校招都从头开始。
内部招聘渠道即为内部人才市场,除公司缺乏的少数高级技术人才外,其它各类人才的岗位都应该内部招聘优先。本人愿意,需求部门面试成功,现在部门就必须放人。公司越大,内部人才市场越需要开放。只要招聘标准清晰,交接工作细致,就不会出现问题,长期会让人才激活,工作开创新局面。
内部推荐渠道的开拓,说的是全员参与招聘,特别是公司中高层参与招聘。中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不单参与面试,而是要参与人才搜寻与推荐。人力资源部做的是陌生人招聘,好处不说了,坏处是看人不准,短短的面试时间不能准确判断候选人的长期表现,即使3人看准2人,看走眼比例仍然高达1/3。而中高层有行业人脉圈子,参加各种论坛会议,这是人力资源部的盲区。特别是优秀的人推荐的人,优秀的比例是招聘网站筛选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源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请CEO带头推荐人才,在公司内形成正向氛围。
2.3 招聘标准的管理
招聘计划确保提前招聘,招聘渠道确保招到人,招聘标准确保招到合适的人。合适的人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符合岗位的态度知识技能ASK要求,二是符合公司价值观要求,三是符合部门人才结构与风格要求。
按照上面三个要求,人才素质模型相对就容易建立,在通用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公司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通用模型建议采用SWAN模型,S是SMART有系统思维,S是WORKHARD工作快速行动百折不挠,A是AMBITIOUS成就动机强,N是NICE善于合作。 涉及具体岗位时,人力资源部需要和用人部门一道,针对岗位特性,讨论确定招聘画像的关键点,否决项。
人资部门主要考察是否符合基本素质要求,是否符合公司价值观。用人部门主要考察是否符合岗位和部门要求。通常的问题是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挑战,请候选人用STAR模型,回答每段工作经历里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事例,如同正弦曲线,找出上限与下限。考察系统思考,会使用追问法,请候选人回答:如果再做一遍,你会怎么做?
具体笔试题库,面试题库当然需要建立,财务、IT、技术类岗位的题库相对容易建立,可以先行。
2.4 面试官的管理
提升公司招聘能力,包括面试官的选拔和培养。公司需要确定“选人如同选钻石”的理念,在源头做好把关。建立面试官管理机制,选拔用人部门三好员工,高度符合公司价值观,绩效好,能力好的员工参与面试。同时安排面试官认证,让初级面试官参与观摩,培训后安排情境训练和反馈,HR与面试官共同设计结构化题库。
2.5招聘体验的管理
人力资源部给用人部门面试官和候选人的招聘体验,也是招聘管理的重要内容。前期电话交流的内容,需要做成问答记录,和前期面试的内容一道,需要给到后面的面试官作为参考。对候选人的招聘体验,需要提升到公司形象管理的高度。招聘体验需要用峰终定律进行优化:邀请候选人参加面试时,告知流程安排,给与岗位职责要求。优化公司内部招聘流程,减少候选人往返次数,等待期间提供阅读资料,减少无人理会时间,各面试官确保考核维度不同,尤其不要复提问。离开的时候,给与适当的建议,赠送小小的纪念品,都能提升候选人体验。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0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