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地处北回归线,低纬度中海拔山地及亚热带气候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在墨江县通关镇新武社区卡房村村民小组,墨江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芨基地,白芨长势葱茏,一片绿意盎然。种植大棚里,当地村民们正忙着给白芨除草、施肥。
工人给白芨除草(张英 摄)
基地技术员介绍,白芨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供药用,有止血、抗菌、美容、消肿生肌等功效,主要临床运用于治疗肺结核和内外伤出血,同时也作为化妆品原料之一,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以前,药用白芨以野生为主,随着中草药市场需求量增大,转而以人工种植为主。
近年来,墨江县通关镇立足茶叶、咖啡、橡胶、中药材中药材“4+X”产业布局,结合中药材的种植历史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优势,力推中药材产业发展,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墨江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龙头企业,打造白芨产业基地,形成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多元化渠道,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白芨基地管理人员杨志雄介绍说:“2018年我们公司流转了卡房村村民小组480多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白芨。别小看了这些中草药,它们可是值钱的金苗苗!只要管理养护得好,每亩地一年的收益至少在两三万元。这段时间我们刚采收了200亩,预计产值500万元左右。”
基地管理员杨志雄查看白芨长势 (张英 摄)
白芨种植用工需求量大,为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最近,每天至少有80多名工人来基地打工,有时会超过100人。
卡房村村民小组村民王美会边挖白芨边说:“我从白芨基地开始建设就在农闲时来这里务工,一天有80元的工资收入。我的丈夫在这里管理基地,每个月有3500元的工资。我家还有7亩多土地流转,每年有7000多元的租金。”
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广白芨种植技术,基地还不定期开展“田间课堂”,帮助村民在栽培、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通关镇今年中药材种植已有3036亩,覆盖了全镇16个村1个社区,综合产值达5800万元。毕库村在挂联单位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下,种植业有了大发展,种植技术的提升也让村民能在中药材种植上大展拳脚。
“现在来我们基地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这项特色种植都很感兴趣。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员专门带领毕库村村民在基地学习相关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基地+农户’种植模式,为村民免费提供种苗,培训种植技术,抱团取暖,通过实行白芨包销,外加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基地管理人员杨志雄说。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44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