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哦!本文一共2W字。有耐心的伙伴们可以往下看。在同个专栏下,也有分节给出的文章哟。这样一篇一章,方便直接搜索!
——我是牵黔浅唱丶
- 定义的量是指标量。
- 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
- 可直接相互进行比较的量称为同类量。
- 基本量和导出量
- 基本量:
- 在给定量值中约定选取的一组不能用其他量表示的量。
- 7个
- 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
- 导出量
- 量制中由基本量定义的量
- 通过基本量的相乘或相除得到的量
- 导出量可以定义其他导出量
- 量值
- 量值的含义
- 全称量的值。简称值。指:用数和参照对象一起表示的量的大小。
- 表示量值时必须同时说明其所属的特定量。
- 量值的表示形式:冒号前为特定量的名称,冒号后为该特定量的量值。
- 量值的数可以是复数。
- 量值的正确表达
- 量值是有量有值的。数值才是有值无量的。
- 数字与参照对象间应留有空格。
- 量制、量纲和量纲为一的量
- 量制
- 指:彼此间由非矛盾方程联系起来的一组量。
- 以基本量符号的组合作为特定量制的缩写名称。
- 序量不认为是量制的一部分。
- 量纲
- 指:给定量与量制中各基本量的一种依从关系,它用与基本量相应的因子的幂的乘积去掉所有数字因子后的部分表示。
- 因子的幂是指:带有指数(次方)的因子。每个因子是基本量的量纲。
- 基本量的量纲约定用单个大写字母表示。
- 长度:L
- 质量:M
- 时间:T
- 电流:I
- 热力学温度:
- 物质的量:N
- 发光强度:J
- 导出量量纲的约定符号是由该导出量定义的基本量量纲的幂的乘积表示。
- 量纲仅表示量的组成。不表示量的性质。
- 同类量具有相同的量纲
- 不同量纲的量通常不是同类量。
- 具有相同量纲的量不一定是同类量。
- 如:功和力矩具有相同的量纲:L^2MT^{-2}L2MT?2L^2MT^{-2}L2MT?2
- 量纲法则:如果一个量的表达式正确,则其等号两边的量纲必然相同。
- 量纲为一的量
- 又称无量纲量:在其量纲表达式中与基本量相对应的因子的指数均为零的量。
- 测量单位和值均是数。
- 任何指数为零的量皆等于1,所以无量纲量也就是量纲为一的量。
- 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 计量单位
- 概述
- 又称:测量单位。指: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
- 用约定赋予的名称和符号表示。
- 同量纲量的计量单位可用相同的名称和符号标识。即使不是同类量。
- 计量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 每个计量单位都有规定的名称和符号。
- 计量单位的中文符号:由计量单位的中文名称的简称构成。
- 没有简称则用全称。
- 若由中文名称和词头构成。则中文符号也应包括词头。
-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 基本单位
- “对于基本量,约定采用的计量单位”
- 在每个一贯单位制中,每个基本量只有一个基本单位。
- 可用于相同量纲的导出量。
- 基本量约定地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但对应的基本单位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 7个基本单位:米、千克、开尔文、安培、摩尔、秒、坎德拉
- 导出单位
- “导出量的计量单位”
- 由基本量按一定的物理关系相乘或相除构成的新的计量单位。
- 千米每小时,是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外导出单位,但被采纳与国际单位一起使用;海里每小时,也是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外导出单位
- 构成形式:
- 基本+基本
- 基本+导出
- 基本+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
- 导出+导出
- 一贯导出单位
- “对于给定量制和选定的一组基本单位,由比例因子为1的基本单位的幂的乘积表示的导出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全部导出单位都是一贯导出单位
- 在不同的单位制中,是不是一贯导出单位是不确定的。
- 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
- 倍数单位:给定计量单位乘以大于1的整数得到的计量单位。
- 分数单位:给定计量单位除以大于1的整数得到的计量单位。
- SI词头仅指10的幂,不可用于2的幂。
- 在实际选用倍数/分数单位时,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在0.1~1000范围以内。
- 制外计量单位
- 又称:制外测量单位。指:“不属于给定单位制的计量单位”。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 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SI)
- 单位制
- 对于给定量制的一组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其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及使用这些单位的规则。
- 国际单位制
- 特点
- 统一性
- 简明性
- 实用性
- 合理性
- 科学性
- 精确性
- 继承性
- 构成
- 7个SI基本单位
- SI导出单位
- 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1个)
-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 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20个)
- 国际单位制(SI)单位
- SI基本单位
- 基本量(名称) ——基本单位(名称)——基本单位(符号)
- 长度 ——米 ——m
- 质量 ——千克(公斤) ——kg
- 时间 ——秒 ——s
- 电流 ——安[倍] ——A
-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 发光强度 ——坎[德拉] ——kd
- SI导出单位
- 基本概念
- SI导出单位的定义
- 用SI基本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
- 组成
- ①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 ②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 共21个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具体含义见第五版教材P70-71)
- SI单位的十进制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
- 见下表
-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 法定计量单位概述
- 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
- 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
-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
-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共16个);10个受国际计量大会认可。6个是各国普遍采用。
- 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 由国际单位制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
- 法定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
- 只要使用计量单位,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 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要求
- 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 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意义
- 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是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重要决策。
- 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特点
- 结构简单明了;
- 科学性强;
- 比较完善具体,但留有余地。
-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 国家标准:GB/T 3100,3101,3102
- 1??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
- 有全称和简称之分。
- 法定计量单位列出了44个单位名称:均为全称
- SI基本单位7个,SI具有专门导出单位21个,非SI单位16个
- 构成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词头名称
- 2??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使用规则
- 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J/(kg·K)“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 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指数名称由相应的数字加“次方”二字而成;m^4m4m^4m4"四次方米"。
- 如果长度的2次幂和3次幂分别表示面积和体积时,则相应的指数名称为“平方”和“立方”,并置于长度单位之前。否则均应分别成为“二次方”和“三次方”。
- 书写单位名称时,不加任何表示乘或除的符号或其他符号。
- 3??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使用规则
- color{fuchsia}color{fuchsia}①中文符号:可将单位的简称(包括带有词头的单位简称)作为符号使用。
- ②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和词头名称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一律用正体字母。
- ③单位符号一律用小写字母,除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外,其余均为小写字母(升的单位L例外)。
- ④单位符号没有复数形式,符号上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标记或符号。
- ⑤词头符号的字母:当其所表示的因素小于或等于10^310310^3103时,一律用小写;大于或等于10^610610^6106时,一律用大写。
- ⑥在组合单位中,不应同时使用单位符号和中文符号。
- ⑦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相乘构成的组合单位,其单位符号有两种形式:N m或N·m。
- 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相乘所构成的组合单位,其中文符号只用一种形式,即两个单位之间用居中圆点代表乘号。如:帕·秒。
- 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相除所构成的组合单位,其单位符号可用下列3中形式
- 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相除所构成的组合单位,其中文符号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千克/米^33^33;千克·米^33^33。
- ?在进行运算时,组合单位中的除号可用水平横线表示。
- ?分子无量纲而分母有量纲的组合单位即分子为1的组合单位的符号,一般不用分式二用负数幂的形式:波数单位的符号m^{-1}?1^{-1}?1。
- ?在用斜线表示相除时,单位符号的分子和分母都与斜线处于同一行内。当分母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符号时,这个分母一般应加圆括号。在一个组合单位的符号中,除加括号避免混淆外,斜线不得多于一条。
- ?单位符号应写在全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之间留适当的空隙。
- ?词头的符号与单位的符号之间不得留有间隙,也不加表示相乘的任何符号。
- ?单位和词头的符号应按其名称或者简称读音,而不得按字母的读音。
- ?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符号℃,可作为中文符号使用,也可与其他中文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 ?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台/年,台/a。
- 4??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
- ①单位与词头的名称,一般只在叙述性文字中使用。
- ②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优先使用。
- ③单位的名称或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
- ④选用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或分数单位,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范围内。
- ⑤特殊情况下使用某些非法定单位,可以按习惯用SI词头构成十进倍数单位或分数单位。
- 法定单位中的摄氏度以及非十进制的单位,不得用SI词头构成十进倍数单位或分数单位。
- ⑥词头不得重叠使用。
- ⑦亿(10^88^88),万(10^44^44),仍可使用,但不是词头。
- ⑧只是通过相乘构成的组合单位在加词头时,词头通常加在组合单位中的第一个单位之前。
- ⑨只通过相除构成的组合单位或通过乘或除构成的组合单位在加词头时,词头一般应加在分子中的第一个单位之前,分母中一般不用词头。
- 质量的SI单位kg,不作为有词头的单位对待。
- ⑩当组合单位分母是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时,按习惯与方便,分母中可以选用词头构成十进倍数单位或分数单位。
- ?一般不在组合单位的分子分母中同时采用词头,除质量kg。
- ?词头符号与所紧接的单位符号构成的新单位符号应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指数,指包括词头在内的单位的幂。
- ?在计算中,建议所有量值都采用SI单位表示,词头应以相应的10的幂代替(kg不应换成10^33^33g)。
- ?将SI词头的部分中文名称置于单位名称的简称之前构成中文符号时,应注意避免与中文数词混淆,必要时应使用圆括号。
- ??立方米是体积单位的名称,而不是单位的中文符号。
- 5??常见的应废除的和错误的或不恰当的计量单位
- 6??部分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 测量、计量
- 测量
- 1??测量概述
- 测量: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有时也成为计量)
- ①测量过程
- 测量活动是一个过程。
-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 测量过程的3要素
- 输入:确定被测量及对测量的要求;
- 测量活动:对所需要的测量进行策划,从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到测量程序;配备资源(人、机、法、环);
- 输出:按输入的要求给出测量结果,出具证书和报告。
- 量作为一个概念,有广义量和特定量的区分。
- 只有可测量的特定量才能进行测量。
- 按测量的目的提出测量要求。
- ②测量原理
- 测量原理:用作测量基础的现象。
- 是测量所依据的自然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和得到充分理论解释的自然效应等科学原理。
- ③测量方法
- 测量方法: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操作所给出的逻辑性安排的一般性描述。
- 根据给定的测量原理实施测量时,概括说明的一组合乎逻辑的操作顺序。
- 测量方法是对测量原理的实际应用。
- 常用的测量方法:
- ?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 根据量值取得的不同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 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一组测量方法。
- 通过测量直接获得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
-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一种测量方法。
- 被测量的量值是通过对其他量的测量,按一定函数关系计算出来的。
- ?基本测量法和定义测量法
- 基本测量法(绝对测量法):通过对一些有关基本量的测量,以确定被测量值。
- 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单位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 ?直接比较测量法和替代测量法
- 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的量值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一种量相比较。
- 特点:
- 必须是同一种量才能比较;
- 要用比较式测量仪器。
- 许多误差分量由于与标准的同方向增减而相互抵消,从而获得较小的测量不确定度。
- 替代测量法:将选定的且已知其值的同种量替代被测量,使在指示装置上得到相同效应以确定被测量值。
- 消除天平不等臂性带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 ?微差测量法和符合测量法
- 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同它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种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以确定被测量值。
- 量块在比较仪上的测量
- 其带来的不确定度来源:
- 计量标准器的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 比较仪进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 符合测量法:用观察某些标记或信号相符合的方法,来测量出被测量与作为比较标准用的同一种已知量值之间微小差值。
- 游标卡尺测零件。
- ?补偿测量法和零值测量法。
- 补偿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使一次测量中包含有正向误差,而在另一次测量中包含负向误差,因此所的量值中大部分误差能互相补偿而消去。
- 电学计量中,改变测量仪器的电流方向,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 零值测量法(平衡测量法):调整已知其值的一个或几个与被测量有已知平衡关系的量,通过平衡原理确定被测量值。
- 电桥测量电阻
- 还可分为:
-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 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
- 模拟测量和数字测量
- 手动测量和自动测量
- ④测量程序
- 测量程序:根据一种或多种测量原理及给定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模型和获得测量结果所需计算的基础上,对测量所做的详细描述。
- 测量程序是根据给定的方法实施对某特定量的测量时,所规定的的具体、详细的操作步骤。
- 测量程序可包括有关目标不确定度的陈述。
- 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是实施测量时所需的3个重要因素。
- 测量原理是实施测量过程中的科学基础,测量方法是测量原理的实际应用,测量程序是测量方法的具体化。
- ⑤测量资源的配置和影响量的控制
- 测量的资源包括:
- 测量人员
- 测量所需的测量仪器及其配套设备
- 测量所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
- 测量方法的规范、规程或标准以及有关文件
- ⑥测量结果
- 测量结果是测量过程的输出,是经过测量所得到的的被测量的值,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当包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要求。
- 2??测量的作用
- 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 计量
- 1??计量概述
- 单位的统一是量值表述统一的基础。详见:JJF 1001 的定义: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 计量的目的及其基本任务
- 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
- 其内容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所进行的各项活动。
- 计量的最终目的: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
- 2??计量的发展:3个阶段
- ①古代计量
- ②近代计量
- ③现代计量
- 3??计量的特定
- ①准确性
-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
- 开展计量活动的基础。
- 量值的“准确”是指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
- ②一致性
- 两个方面:
- 计量单位统一
- 单位量值一致
- 指量值在一定不确定度内的一致。
- 单位统一是量值一致的前提。
- ③溯源性
- 是确保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途径。
- 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量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 量值溯源:自下而上
- 量值传递:自上而下
- ④法制性
- 4??计量的分类
- ①法治计量:政府为主导的计量社会事业
- 概念:为满足法定要求,由有资格的机构进行的涉及测量、测量单位、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计量活动,是计量学的一部分。
- 内容:
- 计量立法
- 统一计量单位、测量方法、计量器具和测量结果的控制
-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及测量实验室管理等
- 法治计量:是政府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的重点。
- 目的:要解决由于不准确、不诚实测量所带来的危害,已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②科学计量:计量的基础
- 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计量的基础。
- 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 ③工业计量:计量的应用
- 也称为工程计量。
- 一般是指工业、工程,农业和第三产业在内的生产企业中的实用计量。
- 计量学
- 1??计量学概述
- 计量学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 2??计量学的范围
- ①几何量计量:又称长度计量。
- ②热学计量:包括温度计量和材料的热物性计量。
- ③力学计量
- ④电磁学计量
- ⑤电子学计量:又称无线电计量
- ⑥时间频率计量
- ⑦电离辐射计量
- ⑧声学计量
- ⑨光学计量
- ⑩化学计量
- 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计量与科学技术
- 2??计量与先进制造
- 3??计量与农业生产
- 4??计量与民生
- 5??计量与经济贸易
- 6??计量与环境保护
- 7??计量与节约能源资源
- 8??计量与大数据
- 9??计量与国防建设
- 计量与文化体育
- 测量结果
- 被测量及影响量
- 1??被测量
- “拟被测量的量”
- ①要对被测量进行定义。
- ②测量有时会改变研究中的现象、物体或物质,此时实际收到测量的量可能不同于想要测量的被测量。
- ③被测量不一定是物理量,可以是其他量。
- 2??影响量
- “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
- ①测量时会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②间接测量的测量结果是由各直接测量的量是通过函数关系计算得到,此时每项直接测量都可能受影响量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测量结果。
- 在GUM中,影响量的定义更广。
- 量的真值和约定量值
- 1??量的真值
- 简称真值,“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
- 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 ①在“不确定度方法”中认为,由于定义本身细节的不完善,不存在单一的真值,只存在与定义一致的 一组真值。
- ②只有在基本常量的特殊情况下,量可被认为具有一个单一的真值。
- ③当被测量的定义的不确定度与测量不确定度的其他分量相比可忽略时,认为被测量具有一个“基本唯一”的真值,称为“被测量的真值”,称为被测量值。
- 2??约定量值
- 又称量的约定值。简称约定值。“对于给定目的,由协议赋予某量的量值”。
- 例如:标准自由落体加速度;约瑟夫逊敞亮,给定质量标准的约定量值。
- 不提倡称之为“约定真值”
- 有时约定量值是真值的一个估计值。
- 约定量值是有测量不确定度的,但通常被认为具有的测量不确定度相当小,甚至可能为0。
- 测量结果和测得的量值
- 1??测量结果
- “与其他有用的相关信息一起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
- 测量所得到的量值,仅是被测量的估计值。
- 测量结果通常表示为单个的量值和一个测量不确定度。
- 赋予被测量的值有两种情况:未修正的值和修正的值。必要时,应进行说明。
- 2??测得的量值
- 又称量的测得值,简称测得值。
- “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
- ①重复测量的每次测量都能得到相应的测得值。
- 用这一组独立的测得值可计算出作为结果的测得值。
- ②由于被测量定义的细节不完全,使得测量不存在单一真值,只存在与定义一致的一组真值。
- 当认为代表被测量的真值范围比测量不确定度小得多时,量的测得值可认为是实际唯一真值的估计值,通常是平均值或中位值。
- 当认为代表被测量的真值范围比侧脸不确定度没有小得多时,被测量的测得值通常是一组真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的估计值。
- ③在GUM中,对测得的量值使用的术语有:测量结果、被测量的值的估计值、被测量的估计值。
- 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
- 1??测量误差
- ①测量误差的应用
- 在实际工作中又称为误差。定义:“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 可使用此概念的两种情况:
- 当存在单个参考量值时,测量误差是可获得的。也称为测量误差的估计值。
- 当参考量值时真值时,由于真值未知,测量误差是未知的。此时测量误差仅是一个概念性术语。
- 测量误差的估计值是测得值偏离参考量值的程度。通常情况时指绝对误差。需要时也可用相对误差
- 给出测量误差时必须注明误差值的符号,当测量值大于参考值时为正号,反之为负号。
- 获得测量误差估计值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得到测量结果的修正值。
- 易混淆点:
- 测量误差不应与测量中产生的错误和过失混淆。测量中的过错被称为“粗大误差”或“过失误差”,不属于测量误差定义的范畴。
- 测量仪器的特性用“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等术语表示,不要与测量结果的测量误差相混淆。
- ②测量误差的分类
- 包括两类不同性质的误差
- 系统测量误差
- 简称系统误差,“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 系统误差时测量误差的一个分量
- 当系统误差的参考量值是真值时,系统误差时未知的。
- 当参考量值是测量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的测量标准的量值或约定量值时,可获得系统误差的估计值,此时是已知的。
- 系统误差的来源
- 可以是已知的,未知的。
- 对于已知的来源,如果可能,可以从测量方法上采取措施予以减小或消除。
- 对于已知估计值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修正来补偿。只能起补偿作用,无法完全消除。
- 随机测量误差
- 随机误差,“在重复测量中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 随机误差时测量误差的分量。
- 随机误差的参考量值是对同一被测量由无穷多次重复测量得到的平均值,即期望。由于无法无穷多次测量,随机误差时一个概念性术语。不能用定量的随机误差描述测量结果。
- 随机误差时由影响量的随机时空变化所引起的,导致重复测量中数据的分散性。
- 理论上,随机误差等于测量误差减系统误差。实际上不可能做这种算术运算。
- 2??测量准确度、测量正确度和测量精密度
三者之间不能互相表示,是三种不一样的概念。 - ①测量准确度
- 准确度。“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 概念性术语。不能进行定量表示,也无法给出有数字的量值。只能表示成高,较准确之类的定性术语。
- ②测量正确度
- 正确度。“无穷多次重复测量所得量值的平均值与一个参考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 概念性术语。
- 正确度与系统误差有关,与随机误差无关。系统误差小,可以说正确度高。
- ③测量精密度
-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 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程度以数字形式表示。如在 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偏差、方差、变差系数。规定条件:重复性测量条件、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或复现性测量条件。
- 精密度用于定义测量重复性、期间测量精密度或测量复现性。
- ④期间测量精密度
- 期间精密度。“在一组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 期间测量精密度测量条件(序列间精密度测量条件):除了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外,还可能有改变的其他条件。
- 包括新的校准以及测量标准器、操作者、测量系统的改变。
- 应对条件进行说明。
- 3??测量重复性和测量复现性
- ①测量重复性
- 重复性。“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 重复性条件(序列内精密度测量条件):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 ②测量复现性
- 复现性。“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 复现性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 不同测量系统可采用不同的测量程序。
- 4??测量不确定度
- 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作用
- 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 测量不确定度时一个定量说明给出的测得值的不可确定程度和可信程度的参数。
- 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被测量的测得值分散性的参数,不说明测得值是否接近真值。这种分散性有两种情况:
- ?由于各种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每次测量得到的值都不是同一个值,而是以一定概率分布分散在某个区间内的许多值。
- ?因真值的不确定性,只能根据现有认识,认为它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间内,可能存在于区间内的任意位置,这种概率分布也有分散性。
- 为了表征测得值的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或其特定倍数表示,或者用说明了包含概率的区间半宽表示。
- 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
-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为标准偏差的特定倍数或给定概率下分散区间的半宽时称为扩展不确定度。
- 都是非负参数,单独表示时不加正负号。
- 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根据一系列测得值的统计分布,按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并用实验标准偏差表征。而另一些分量则可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所获得的概率密度函数,按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也用标准偏差表征。
- 测量不确定度是与赋予被测量的量值相联系的。在不同的量值会有不同的变化。
- 测量不确定度没有系统和随机的性质。不能称为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只能表述为:“由随机效应导致的测量不确定度”或“由系统效应导致的测量不确定度”。
- 不带形容词的测量不确定度用于一般概念和定性描述;带形容词的测量不确定度(标准,合成,扩展),用于不同场合下对测量结果的定量描述。
- ②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的区别
- ?标准不确定度
-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 不是指由测量标准引起的不确定度,而是指不确定度由标准偏差的估计值表示,表征测得值的分散性。用符号u表示。
- 对每个不确定度来源评定的标准偏差,称为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符号u_{i}i_{i}i表示。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个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 在数学模型中的输入量相关的情况下,当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时必须考虑协方差。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由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
- 合成的方法称为测量不确定度传播律。用符号u_{c}c_{c}c?表示。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仍然是标准偏差。它是测得值标准偏差的估计值,表征了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称为有效自由度,用v_{eff}eff_{eff}eff?表示,定量表明所评定的u_{c}c_{c}c?的可靠程度。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也可用u_{c}c_{c}c?(y)/|y|的相对形式表示,必要时可以用符号u_{r}r_{r}r?或u_{rel}rel_{rel}rel?表示。
- ?扩展不确定度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U=ku_{c}c_{c}c?
- 数字因子称为包含因子。用符号k表示,一般取2或3。
- k的取值决定了扩展不确定度的包含概率。
- 包含概率是与包含区间有关的概率值。表明测量结果的取值区间包含了概率分布下总面积的百分数,表明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 扩展不确定度确定了测量结果可能值所在的区间。
- 测量结果可以表示为:Y=y±U。(y±U)区间内,称为包含区间。
- 扩展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包含区间的半宽度。
- 测量结果的取值区间在被测量值概率分布总面积中所包含的百分数称为该区间的包含概率,用p表示。
- 扩展不确定度也可用相对形式表示。
- 说明具有规定的包含概率为p的扩展不确定度,用U_{p}p_{p}p?表示。
- ③定义的不确定度、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零的测量不确定度
- ①定义的不确定度
- “由于被测量定义中细节量有限所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 是在任何给定被测量的测量中实际可达到的最小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的变化,会导致不确定度的变化。
- ②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仪器不确定度)
- “由所用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 除原级测量标准采用其他方法外,其余的仪器不确定度是通过对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校准得到的。
- 通常采用B类评定
- ③零的测量不确定度
- “规定的测得值为零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 与示值为0或近似为0相关联,并包含一个区间,不确定是仪器无法检出还是由于噪声引起。
- 样品与空白之间的差值测量时,也要用到这个概念。
- 修正值为0时,不确定度也称为零的测量不确定度。
-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
- 测量仪器(计量器具)
- 1??测量仪器及其作用
- ①测量仪器=计量仪器
- “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 测量仪器形态上的特点:
- 本身是一个用于进行测量的独立装置;
-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通辅助设备一起使用。
- 测量仪器按产生量值的对象分为两类:
- 产生与正在测量的外部量相对应的测得的量值,称为表、计、测……仪
- 以固定形态呈现自身量值,具有“源”的特性,如实物量具。
- ②测量仪器的作用
- 定量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
- 计量基标准的测量仪器是复现测量单位、实现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的重要手段。
- 测量仪器是实施计量法制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 2??实物量具、测量系统、测量设备和测量链
- ①实物量具
- “具有所赋量值,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的测量仪器”
- 固定形态的理解:实物量具的量值是在使用时复现的,或是持续提供的。
- 如:砝码,标准信号发生器,量块,直尺,卷尺,标准物质,电阻箱,游标卡尺或千分尺,单刻度量杯,多刻度的玻璃量器,铁路计量油罐车。
- 特点:
- ?直接复现或提供自身标注的量值(标称值)。
- ?使用时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
- ?由于提供特定的自身量值的特点,实物量具在结构上一般没有与外部量进行比较的测量机构。
- 在用于测量时,实物量具实现与外部量的比较进而得到外部量相应示值的方式为:
- ?由于没有测量机构,一般情况下,必须与其他配套的比较测量仪器组合使用,否则就不能直接测量出被测量值。如:砝码要配套使用天平,标准电阻要配套使用电桥。
- ?自带比较测量机构的实物量具可实现对外部量的独立测量。如游标卡尺或千分尺。
- ?由使用者承担比较测量机构作用的,不再需要其他辅助机构或测量仪器,实现对外部量的独立测量。如直尺。
- 单量值实物量具的标称值,标称值按准确度等级信息确定有效位数后,可视为实物量具的示值。
- 对于多刻度的玻璃量器和电阻箱之类的多量值实物量具,其示值通常为所用刻度标度值或所选择的设定值,通常取其上限作为标称值,也可作为总标称值。
- 实物量具的示值不是靠改测量实验获得的,而是来自实物量具自身的标称值、刻线标度值、设定值。这与起“表”作用的测量仪器的示值的获取方式不同。后者的示值是测量所获得的对外部量测量的指示值。
- 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表示其示值相对其实测值的偏离:示值误差=示值(标称值)-实测值(标准值)
- 标准值是检定校准中用标准器获得的测得值
- 术语偏差指实物量具制造相对于预期目标的偏差:偏差=实测值-设计值(标准值、目标值或标称值)
- 制造时的设计值对应于产品的标称值。
- ②测量系统
- “一套组装的并适用于特定量在规定区间内给出测得值信息的一台或多台测量仪器,通常还包括其他装置,诸如试剂或电源。”
- 测量系统:包括各种测量仪器和其他辅助装置
- 测量仪器也包括:实物量具和标准物质
- 其他装置包括:所需的任何试剂、供给及辅助装置。
- 可以只由一台测量仪器构成。
- ③测量设备
- “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
- 不特指某台仪器,而是与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相关的包括软件和硬件的统称。
- 测量设备所具有的的功能完整性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 ?概念的广义性。
- ?内容的扩展性。
- ?测量设备不仅包含硬件还有软件,还包括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
- 测量设备是一个总称,比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含义更广泛。
- ④测量链
- “从敏感器到输出单元构成的单一信号通道测量系统中的单元系列。”
- 即在测量系统中,构成信号从敏感器到输出单元的单一路径的系列单元。
- 测量设备范围最广,再到测量系统,再到测量仪器。测量链是测量系统中组成的一个部分的合称。
- 3??测量仪器的分类
- 测量仪器按输出形式特点分类
- ①指示式测量仪器
- “提供带有被测量量值信息的输出信号的测量仪器”。
- 如:电压表,测微仪,温度计,电子天平
- ②显示式测量仪器
- “输出信号以可视形式表示的指示式测量仪器”
- “显示”指指示式仪器的输出为人眼可见的形式。
- 与测量原理无关,只与是否输出成人眼可见的表现形式而言。
- 属于指示式测量仪器的一种。
- 如:玻璃水银温度计,弹簧秤。
- ?模拟显示式测量仪器
- 可以是连续可变的显示,也可以是步进式的显示
- ?数字显示式测量仪器
- 提供数字化人眼可见输出。可以是即时数字显示方式,也可以是显示屏或记录纸上的一段时间内的数字方式的记录。
- 特点:
- 数据读取客观
- 读数数据方式直接
- 数据有效位数不受限制,有利于提供高分辨力和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
- ③记录式测量仪器
- 提供示值记录的测量仪器。
- 若具备显示功能,也是指示式测量仪器。和上面两个分类之间没有界限很分明,具备相对应的功能,就是对应的类别。
- 4??测量传感器、敏感器和检测器
- ①测量传感器
- “用于测量的,提供与输入量有确定关系的输出量的器件或器具”
- 作用:将输入量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变换成易测量或处理的另一种量,或大小适当的同一种量再输出。
- 测量传感器是其输入量到输出量的变换器,通常为测量仪器内部的某一部件。有时也称测量放大器、变送器。
- ②敏感器(敏感元件)
- “测量系统中直接受带有被测量的现象、物体或物质作用的测量系统的元件”
- 直接受被测量作用,能接受被测量信息一个元件。
- 通常是测量仪器或测量链中输入信号的直接接受者,可以是元件也可以是器件。
- ③检测器
- “当超过关联量的阈值时,指示存在某现象、物体或物质的装置或物质。”
- 用途:指示某个现象、物体或物质是否存在。
- 反映某特定量是否存在,或确定该特定量是否达到了某一规定的阈值的器件或物质。
- 测量的信息结果由被测量值决定,但不必提供具体量值的大小。
- 三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测量传感器中直接接受被测量作用的部件是敏感器。
- 5??显示器、记录器、指示器和测量仪器的标尺
- ①显示器
- “测量仪器显示示值的部件”
- ②记录器
- “提供示值记录的测量仪器部件”
- ③指示器
- “根据相对于标尺标记的位置即可确定示值的,显示单元中固定的或可动部件”
- ④测量仪器的标尺
- 简称标尺。“测量仪器显示单元的部件,由一组有序的带数码的标记构成”。属于测量仪器显示单元中的一个部件。
- 不是所有仪器都有标尺。
- 相关术语:
- 标尺长度:“在给定标尺上,始末两条标尺标记之间且通过全部最短标尺标记各中点的光滑连线的长度”
- 始末间连线的长度。
- 连线也称为标尺基线。
- 以长度单位表示,与被测量的单位或标在标尺上的单位无关。
- 影响测量仪器读数误差的大小。
- 标尺间距:“沿着标尺长度的同一条线测得的两相邻标尺标记间的距离”。
- 沿着标尺基线所测得的任何两个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距离。
- 以长度单位表示,与被测量的单位或标在标尺上的单位无关。
- 标尺间隔相同时,标尺间距大,则有利于减小读数误差。
- 标尺间隔(分度值):“对应两相邻标尺标记的两个值之差。”
- 用标尺上的单位来表示。
- 标尺的分度值往往是指最小的标尺间隔。
- 标尺分度:“标尺上任何两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部分”
- 主要说明标尺分成了多少个可以分辨的区间。
- 标尺分度是说明如何确定标尺的数目和区间。
- 分度数目多了,其分度值就小了。
- 6??测量系统的调整和零位调整
- ①测量系统的调整
- “为使测量系统提供相应于给定被测量值的指定示值,在测量系统上进行的一组操作”
- 零位调整(调零)和量程调整(增益调整)。
- 测量系统的调整不应与测量系统的校准相混淆。校准时调整的一个先决条件,用于确定预期的调整量。调整后通常需要再校准。
- ②测量系统的零位调整
- "为使测量系统提供相应于被测量为零值的零示值,对测量系统进行的调整"
- 调整的结果是使测量系统在所测量的量为零值时示值也为零。
- 测量仪器的特性
- 1??示值、示值区间、标称量值、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和测量区间
- ①示值:“由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给出的量值”
- 示值与相应的被测量值不必是同类量的值。
- 空白示值(本底示值):假定所关注的量不存在或对示值没有贡献,而从类似于被研究的量的线性、物体或物质中所获得的示值。
- ②示值区间(示值范围):“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量值”。
- ③标称量值(标称值):“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特征量的经化整的值或近似值,以便为适当使用提供指导”
- ④标称示值区间(标称区间)(标称范围):“当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调节到特定位置时获得并用于指明该位置的、化整或近似的极限示值所界定的一组量值”。
- 标称范围通常以最小和最大示值表示。
- ⑤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标称示值区间的两极限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 ⑥测量区间(工作区间)(测量范围)(工作范围):“在规定条件下,由具有一定的仪器不确定度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能够测量出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
- 是仪器不确定度测量的同类量的量值集合。
- 不能将测量区间的下限与检测限相混淆。
- 2??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 ①响应特性:
- “测量传感器、敏感器或测量仪器的相应随激励或某种其他影响因素变化的特性”
- 是一类与响应有关的特性的总称。
- 激励就是测量仪器所测量的量;响应就是与所测量的量对应的输出或示值。
- 激励-响应的关系特性是最基本的响应特性。也称输入输出特性。
- 激励可以是所测量的量,也可以是测量的量中的某种分量或特定成分。
- 响应特性根据响应是否与时间有关,分为静态响应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 通常默认是静态响应特性。
- ②测量系统的灵敏度:
- “测量系统的示值变化除以响应的被测量值变化所得的商”
- 如:激励的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相应改变很大,则说明改测量系统的灵敏度高。
- ③测量系统的选择性:
- “测量系统按规定的测量程序使用并提供一个或多个被测量的测得值时,使每个被测量的值与其他被测量或所研究的现象、物体或物质中的其他量无关的特性”。
- 可理解为:一种响应特性的筛选能力,指测量系统从不同信号中筛选有用信号并抑制其他同类信号干扰的能力。
- ④阶跃响应时间:
- “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量值在一两个规定常量值之间发生突然变化的瞬间,到与相应示值达到其最终稳定值的规定极限内时的瞬间,这两者间的持续时间”。
- 阶跃响应时间段,则示值对输入的变化能迅速响应,有利于进行快速测量或调节控制。
- 阻尼时间,是一种特殊的阶跃响应时间。
- ⑤分辨力:
- “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
- 反映测量仪器对被测量的分辨能力。
- 测量仪器的分辨力与测量仪器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不是一个概念。
- 测量仪器的被测量与示值可能不是同类量。
- 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仅由显示示值的可观察变化决定。
- 显示装置的分辨力=测量仪器的分辨力乘以测量仪器的灵敏度。
- 分辨力不一定与鉴别阀相同。
- ⑥显示装置的分辨力:
- “能有效辨别的显示示值间的最小差值”
- 指使用者对只是或显示装置对其最小示值差的辨别能力。
- 模拟式、数字式、半数字式三种。
- 模拟式:标尺标记所对应的数值为示值,分辨力为标尺间个的一半到1/10
- 数字式:最低位数字的最小可变化量。
- 半数字式:以上两种的综合。
- 显示装置的分辨力高可以降低读数误差。
- ⑦鉴别阀(灵敏阀)(灵敏限):
- “引起相应示值不可检测到变化的被测量值的最大变化”
- 不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检测变化的所测量的量值的最大变化。
- 产生原因:可能与噪声或摩擦阻尼等有关。
- 灵敏度有测量原理决定。
- 鉴别阀由测量原理和制造水平共同决定。
- 灵敏度高,有利于获得小的鉴别阀;通过提高制造水平,能减小鉴别阀,但不能提高灵敏度。
- ⑧死区:
- “当被测量值双向变化时,相应示值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变化的最大区间”
- 不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检测出变化的所测量的量值双向变化的最大区间。
- 可能与被测量的变化速率有关。
- ⑨检出限:
- “由给定测量程序获得的测得的量值,其声称的物质成分不存在的误判概率为β,声称物质成分存在的误判概率为α”
- 常以浓度(或质量)表示。
- ⑩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 可以进行定量的表征。
- 量发生规定变化所需的时间
- 量经过规定时间所发生的变化量
- 划分准确度等级的重要依据。
- ?仪器漂移:
- “由于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变化引起的示值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或增量变化”
- 示值变化与被测量的变化无关,也与影响量的可以变化无关。
- 产生的原因:温度、压力、湿度等的变化,或仪器本身性能的不稳定。
- ?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的误差):
- “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参考量值之差”;标称-实际
- 参考量值,使用约定真值或已知的标准值。
- !!!!注意偏差的概念,与示值误差不是一样的。
- 偏差:对于实物量具而言,实际值对于标称值偏离的程度。实际-标称
- ?引用误差:
- “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
- ?固有误差(基本误差):
- “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误差”
- 主要来源:测量仪器自身的缺陷。
- 固有误差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在参考条件下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 测量仪器在参考条件下的最大允许误差时对测量仪器自身存在的固有误差所允许的极限值的规定。
- 附加误差:因测量仪器在超出参考条件下工作所增加的误差。
- ?仪器偏移:
- “重复测量示值的平均值减去参考量值”
- 是对测量仪器示值的系统误差的估计值。
- 重复测量时为了减小单次测量中随机误差对仪器偏移的影响。
- 参考条件下的仪器偏移可理解为固有误差。
- ?影响量引起的变差:
- “当影响量依次呈现两个不同的量值时,给定测得值的示值差或实物量具提供的量值差”
- ?基值测量误差:
- “在规定的测得值上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
- 测得值代表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量值。
- 示值与测得值不一定相等。当输出量是输入量有确定关系的其他量时,示值不是测得值。
- ?零值误差:
- “测得值为零值时的基值测量误差”
- 针对的是测得值为零时,而不是示值为零时。
- 示值≠测得值:零值误差=-零位×灵敏度
- 示值=测得值:零值误差=-零位
- ?零的测量不确定度:
- “规定的测得值为零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 ?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 “由所用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
- 原级计量标准的仪器不确定度通常是通过不确定度评定得到的。其他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是通过对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校准得到的。
- ?①最大允许测量误差(最大允许误差):
- “对给定的测量、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由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
- ?②准确度等级:
- “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别或级别”
- 等和级有不同的含义
- 级对应于最大允许误差的规定,是对在示值误差的要求。使用时可不考虑修正值。
- 等对应于测量不确定度极限值的规定,使用时需考虑修正值的影响
- 一般情况下,x级,默认是指对应的最大允许误差是±x%
- 3??测量仪器的使用条件
- ①参考工作条件(参考条件)
- “为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性能评价或测量结果的相互比较而规定的工作条件”
- ②额定工作条件:
- “为使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按设计性能工作,在测量时必须满足的工作条件”——正常工作的条件。
- ③极限工作条件:
- “为使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规定的计量特性不受损害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工作,所能承受的极端工作条件”
- ④稳态工作条件:
- “为使由校准所建立的关系保持有效,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工作条件,即使被测量随时间变化”
- 稳态:保持校准状态有效
- 测量标准(详见第一章)
- 测量标准概述
- 1??测量标准的含义
- 概述:“具有确定的量值和相关联的测量不确定度,实现给定量定义的参照对象”。
- 含义:
- ①研制、建立测量标准的目的是: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给定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
- 实现的3种方式:
- 根据定义,物理实现测量单位
- 基于物理现象建立可高度复现的测量标准,非定义实现
- 采用实物量具作为测量标准
- ②在测量领域里作为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使用,不作为工作计量器具使用。
- ③给定量的定义可通过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有证标准物质复现。
- 测量标准是有一定形态的实体,而不是文本标准。
- ④几个同类量或不同类量可有一个装置实现,也称测量标准。
- ⑤测量标准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是用该测量标准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一个分量。
- 2??测量标准的分类和应用
- JJF 1001-2011的定义
- ①国际测量标准
- ②国家测量标准
- 这类标准称为:计量基准。
- ③原级测量标准:使用原级参考测量程序或约定选用的一种人造物品建立的测量标准。
- ④次级测量标准:通过用同类量的原级测量标准对器进行校准而建立的测量标准。
- ⑤参考测量标准:在给定组织或给定地区内指定用于校准或检定同类量其他测量标准的测量标准
- 这类标准称为:计量标准。
- ⑥工作测量标准:用于日常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量标准。
- ⑦搬运式测量标准
- ⑧传递测量装置:在测量标准比对中用做媒介的装置。
- 有时也用测量标准作为传递装置。
- ⑨标准物质(RM)(参考物质):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质,其特性被证实适用于测量中或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用途。
- 包括具有量的物质,也包括具有标称特性的物质,也可以是标准物质与特制装置一体的
- 标称特性:不以大小区分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
- 赋值或为赋值的标准物质,都可以用于测量精密度控制。只有赋值的才可以用于校准或测量正确度控制。
- ⑩有证标准物质:附有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提供使用有效程序获得的具有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一个或多个特性量值的标准物质。
- 是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物质。
- 3??测量标准的作用和管理
- 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
- 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
- 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
- 1??量值传递与溯源性的含义
- 量值传递: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将国家测量标准所实现的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的测量标准传递到工作测量仪器的活动,以保证测量所得的量值准确一致。
- 计量溯源性: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校准链中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 2??量值传递与溯源性的关系
- 同一过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
- 含义:把每一种可测量的量从计量基准复现的量值通过检定或校准,从准确度由高到低向下一级计量标准传递,直到工作计量器具。
- 传递:自上而下
- 溯源:自下而上
- 3??量值传递与溯源性的必要性
- 为保障全国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就必须加强量值传递的管理,保障量值溯源的有效性。
- 计量基准
- 1??计量基准的含义:
- 经国家决定承认,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 2??地位和作用
- 一个国家量值源头
- 3??管理
- 建立计量基准,由相应的计量技术机构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申报
- 计量基准的复核周期一般为5年。
- 计量标准
- 1??含义
- 2??地位和作用
- 3??分级和应用
- 是否是最高等级计量标准,应当以其“计量学特性”在国家检定系统表中国你的位置来判断,而不是根据溯源情况。
- 一般需要外送的,可认为是最高
- 在本机构可以溯源,但其对应的计量标准,在本机构没有存在过,即使量值可以通过其他标准溯源到,但仍属于对应领域下的最高标准。
- 4??考核和复查
- 标准物质
- 1??标准物质的特点、分级和作用
- ①特点:
- 具有量值准确性。
- 用于测量的目的。
- ②分级:
- 一级:国内最高水平
- 二级:可用一级来进行计量得到特性量值
- ③作用:
- 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和实现全国量值统一的法定依据。
- 2??标准物质的种类、定级和管理
- ①种类
- 按专业领域分类:共13类
- ②定级
- 主要依据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准确性。
- 一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
- 稳定性在1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同等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 用绝对测量法或有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如果只有一种方法,则需要多个实验室以同等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 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范围之内。
- 二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
- 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
- 不确定度和均匀性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 稳定性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
- ③管理
-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 制造标准物质新产品,需进行定级鉴定。取得定级证书。
- 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
- 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 检定、校准、检测工作公正性的要求
- 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 1??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
- 2??质量手册
- 3??程序文件
- 4??文件控制
- 5??记录控制
- 资源的配备和管理
- 1??人员
- 2??设施和环境条件
- 3??测量设备
- 计量标准、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实施
- 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实施
- 计量标准量值溯源的实施
- 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的实施
- 期间核查
-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 服务客户
- 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 基本要求
- 方法的选择
- 机构制定的方法
- 非标准的方法
- 方法的确认
-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
- 校准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校准和测量的能力,即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
-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数据控制
- 检定、校准和检测物品的处置
- 物品处置过程
- 物品标识
- 物品接收
- 物品存储
- 检定、校准和检测中抽样的控制
- 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的保证
- 检定、校准和检测过程的控制
- 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控制
- 计量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实施
- 质量控制数据分析
- 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
- 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报告
- 基本要求
- 检定证书
- 校准证书
- 做出符合性声明时,应考虑测量不确定度。
- 与顾客达成协议,才可给出复校时间间隔。除此之外,不给出。
- 检测报告
- 意见和解释
- 证书和报告的格式
- 证书和报告的修改
- 证书和报告的管理
- 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
- 内部审核的实施
- 审核过程
- 消除不符合及原因
- 审核记录
- 后续活动
- 管理评审的实施
- 评审要求
- 评审输入
- 评审输出
-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 纠正措施
- “为消除以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 预防措施
- 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 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原则的核心。
- 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 计量安全防护
- 计量安全防护的定义
- 定义:在计量工作及相关活动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防护问题。
-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规定的内容:事故预防、事故处理,法律责任
- 事故预防的法规要求:人员与设施、设备与物品、作业环境、管理
- 做好安全防护,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 计量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 计量工作的特点:
- 涉及的专业面广
- 环境条件要求严格
- 配套设备价格昂贵
- 所依据的方法有法规性文件加以控制。
- 计量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 计量安全防护的基本要点
- 影响计量人员或仪器设备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防护措施
- 恒温环境
- 环境空间
- 机械伤害
- 用电安全
- 化学毒物安全
- 消防安全
- 燃烧分为:
- 闪燃:可燃性液体
- 自燃
- 点燃
- 辐射安全
- 开展现场检定、校准、检测时有关安全的注意事项
- 计量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制度
- 防盗
- 防火、防爆
- 防水
- 防毒
- 安全用电
- 事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
- 建立规章制度和加强人员教育
- 建立安全监测和报警机制
- 建立应急预案及相关设施
- 职业道德教育
- 道德和职业道德
- 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概念
- 道德
- 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关于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得到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 职业道德
- 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质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 职业道德的作用
- 调整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职业关系。
- 从业单位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 职业所联系的社会关系
- 职业道德的特点
- 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 职业道德受制于道德文化
- 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活动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 注册计量师的职业道德
- 注册计量师的职业特点
- 目的:为社会提供公正、准确的数据。
- 注册计量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 依法办事
- 客观公正
- 严谨细致
- 诚实守信
- 服务热情
- 团队合作
- 不断进取
- 勇于创新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330.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