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天,大多数都应该是参加培训或者熟悉工作环境,进展快的可能会先上手跟着跑跑项目,可是你见过上班第一天就去刷厕所的吗?还真有!前两天#女生入职第一天被公司要求刷厕所#的话题,连续2次冲上热搜。
入职第一天就被要求刷厕所
该女生进入的是保洁公司吗?并不是,而是正经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什么时候运营岗位还有额外的刷厕所工作了
广东深圳陈女士入职某公司新媒体运营岗位,却被要求刷厕所一周,虽然不解,但她还是跟同事下班后一起刷完了厕所。
不过公司这样的行为令她越想越气,于是第二天陈女士思虑之下决定离职,并有了上图中和HR的对话。在要求结算工资时没想到HR却一直拖延,还吐槽陈女士“娇气”:“除了刷厕所也没创造自己的价值”。
哪能受得了这种气?不愿过多battle,懂法的陈女士直接找到了所在区的人力资源部门,反映公司未按约定发放其工资,电话也拒绝接听的情况。
接到来电后,调解员马上致电涉事公司,公司负责人表示员工第一天基本都在培训、学习,公司也有成本付出。
对于公司的理由,调解员直接明确表示:劳动者付出劳动就必须发放工资!不能因为仅一天就不发,更不能要求劳动者承担用人单位因用工需要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
为这位调解员同志点个赞!
经过耐心解释,公司表示会及时处理发放。调解员告诉陈女士调解结果后,又及时添加了公司和陈女士双方的微信。
跟进事件进展,当天下午5点20,公司通过微信将拖欠工资付清。
对于陈女士的遭遇,你们怎么看?
企业文化应该是和谐文化
工资拖欠问题至此解决了,但背后的东西,鱼小保还想和大家聊的更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业文化”。
如果说这种规定是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话,那么老板和公司领导刷不刷呢?
鱼小保觉得,新媒体运营岗位却被要求刷厕所,在某种层面上有强制员工处理工作职责外任务的嫌疑。在招聘时企业是否告知了求职者相关的工作内容?入职后,相关任务是否经过了双方合理协商呢?从聊天对话中,很明显可以看到是没有经过告知和协商的,所以陈女士才一脸懵。
再说了把花精力请来做新媒体的员工耗在做卫生上,真的划算吗?招聘、求职本质上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员工要积极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也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合理安排工作职责。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谐文化”,然而很多公司却背道而驰,整出了不少幺蛾子。
★"企业文化=个人价值观"
许多公司为了实现“狼性”,会把企业文化灌输给员工当作个人价值观念。
但往往这样的公司,没有华为那样的薪酬待遇,也没有阿里的文化底蕴,硬生生把员工逼成工具人。
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扭曲行径,在一些员工中,正常得像家常便饭。
从事销售工作的员工阿力向我们分享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每月一次启动会、每天早上喊口号、员工签署生死状。他说:“我理解公司需要文化,但这个度很多公司无法掌控,我就差点被洗脑了。”
★价值100万的舆论监督
段永平说过,没有强大的文化,就不会有伟大的公司;只有强大的文化才能不断吸引好的人才并留住他们。
一个员工无法认同的文化,可能也无法凝聚团队向心力。所以某公司决定每年拨100万经费进行舆论监督,提高员工凝聚力。可表面越是和和气气,员工越是有怨气,最后提升的只有离职率。
HR小墨表示一开始网络监测只是针对一些不利于公司的谣言,所以大家都上交了社交账号。
可慢慢的事情就变了。
同事加班到凌晨发微博吐槽被领导批评;员工奖金被扣发朋友圈被领导教育;结婚三年还没被批婚假的员工家属发朋友圈,羡慕有婚假的朋友,该员工也被领导批评……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大家开始不在朋友圈谈公司,有的人准备两个手机账号,一个对公司歌功颂德,另一个发泄怨气,同事间都不敢相互加好友。
到后来每年薪酬调查大家都表示满意,但离职率不断上升。小墨也因受不了公司氛围选择了离职。
许多公司想做好企业文化,劳心费力反而弄巧成拙,那如何才能打造有效企业文化呢?
打造有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如何落地可以依靠这几个招式:
★价值观量化
价值观不是单纯喊口号,而是可量化的。
阿里会据价值观体系设定评价准则,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大类。
(阿里价值观体系部分考核标准)
主要是员工自评和经理考评两种形式,员工先对照价值考标准则自评,之后经理进行考评,再将考评分和员工自评分对比。
而当员工的考评成绩过低(≤0.5分)或者过高时(≥4分),经理需要做出说明。价值观考核占到员工总绩效的一半,约每季度一次。
★仪式固定化
选择某个固定时间点来记念某个有意义的事件,能加深事件对员工的影响,这也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种方法。
比如阿里会用酒存放的时间来比拟员工:
入职满一周年的员工被称为“一年香”;“一年坛发,酒香四溢,初心不改,方得始终”;一年香的员工会获得笑脸徽章一枚,象征对阿里文化的认同,继续与阿里开心走下去。
入职满三周年的员工被称为“三年醇”;“由外而内,酒味醇厚,融入阿里,三年成人”;三年醇的员工会获得一枚白玉雕琢的吊坠;象征着三年雕琢,凝聚着阿里人的精气神。
入职满五周年的员工被称为“五年陈”;“内制外化,沉醉他人,我们相信,传承是最好的感恩”;五年陈的员工会获得一枚刻有员工姓名缩写的铂金戒指,象征着文化传承。
★激励特殊化
人对物质的追求是无穷的,企业一味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最终只会无法满足员工对物质的欲望,但精神上的认可反而能提升员工幸福感。
比如阿里总部设有名人殿堂,达到标准的员工能将自己照片摆放上去,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认可,还能被新人膜拜,对员工来说,这种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
又如前又比阿里巴巴建立“百万俱乐部”后,阿里COO关明生为了激励员工,除了奖金股票外,还给进入俱乐部的员工送一首打油诗,所有的销售人员都铆足了劲完成业绩,最终进入百万俱乐部的员工比预想的多了3倍。而令很多的销售冠军最引以为傲就是关先生的打油诗,这正是激励的特殊化。
花样百出的团建活动非但不能激励员工,反而会提升离职率;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强大价值观体系的支撑;打造企业文化可以从价值观量化、仪式固定化、激励特殊化三个方面入手。
内容转载自深圳人社、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4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