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春种秋收,周尔复始,祖辈黄土,隐入尘埃。这是几千年来农民的宿命。
影片热火的同时,各种评述纷沓而至。
片中从雪天开始演绎到秋收,历经农民的日常耕作:犁地、打磨、起撒肥、春种、锄草、割麦、打场、扬麦、入囤…
作为地道的甘肃人、农民的儿子也在20岁之前领受也经历了片中的各种农村活计。
我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村土地人,前年去世,寿享81岁。父亲一生的苦难深重,没有停止劳作过一天。父亲兄妹7人,做为长兄负责任、勤恳、任劳怨,不仅靠劳动拉扯了弟妹至成家,又养育我们兄姊4人操劳成家。
片中的马有铁为了盖自己的房子亲力亲为,而我父亲更甚之。拓土块,活泥,上木梁、砌墙、铺房顶到最后成房,父亲经历了5次之多,都是为自己的兄弟和个人。
父亲传统而偏执,没有使用过机械进行耕作,喂养的马匹生崽后又倒换成驴,这些无言的牲畜也肩负劳作,直到90年代。
我记忆深处的参与劳动也有几种苦不堪言,窘迫着我的学生时代。暑假夏收,“打场赶磙子,扬场背篓子。(父亲语)”寒假冬储,起圈,埋粪,运肥… 也帮叔辈邻居干活, 这其中自然与毛驴搭裆,也认知熟练各种驴车工具、农具。
父亲经营的土地比马有铁更精细,产出也高,有一年的旱地与3亩水浇地收获粮食7千斤,仅靠人力畜力,没有机械化,这在当地也是拔了头筹。由此可见父亲对土地是下足了功夫。
晚年的父亲不喂养毛驴后在果园里养鸡养羊,每年的收入也有大几千。
反观《隐入尘烟》,影片表现的场景太久远,至少是30年前的甘肃农村。河西地区土地广阔,祁连山雪水浇灌,农业产出丰富,近20多年来机械化耕作比较普遍。尚停留在畜力劳作肯定被淘汰,受穷是必然的。影片把30年前的农村生活无限延后,与5、6年前的政策(拆房补偿搬迁)揉合在一起,讲述了一对被时代抛弃了的人。
细究起来甘肃农村人口素质基数低,受教育和文化程度不大,见识经历少。造成了部分人的偏执、愚昧,但也保持诚实,善良,没有受到商业社会的熏染。正是这部分人永葆人性初心,反而被“有见识有能耐”的人欺侮,被时代前行的洪流吞噬。
甘肃农村还有大量的马有铁式的光棍汉,经济基础差,讷言寡行,困守于政府改造房中。
片中马有铁拥有“熊猫血”,3次献血救人救村人急,却在自己结婚、盖房等重大事件中与自己的残疾婆娘孤苦独行,不见争取,没有争辩。是与现实中盖房众人帮的事实有出入,难道马有铁的为人处事之人缘如此差?逆来顺受,任人宰割?
有什么办法呢?恕其不争,衰其不幸。
农村小人物马有铁默默无闻地活着,别人结婚,自己也向别人看齐,带上残疾媳妇去给爹妈上坟,心疼着自己的媳妇,宣告着最后的尊严。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2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