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古称夷洲,小琉球相对于大琉球而言。夏、商属于扬州,三国时属吴,但是由于远离华夏统治重心,台湾海峡又比较凶险,不易到达,因此台湾历来属于蛮荒之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人口万人,是什么概念?3点7万平方公里,区区现在一个小镇的人口,那些良田都荒芜着,别说高山,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1624年,明朝末年的时候,荷兰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侵占了,其实也只有几百兵,很容易的。他们修建了城堡、军事基地以图永久统治。1662年进攻清廷的郑成功北伐受挫已不作他想,在内地的地位已经发生动摇,一个台湾人进献了一张台湾地图,建议郑成攻进取台湾。
正在危机中的郑瞌睡遇到了枕头,心思大动,积极准备。台湾人带来了荷兰人的军事布置及各方面风土、人情、地理状况,都是郑成功所缺的。即便如此,郑成功还是付出了很大代价,动用水陆军二万多人,一举攻下了台湾,一二年内病逝,天妒英才,享年38岁,可惜了。
可以参考同时期清朝与沙俄的雅各萨之战,沙俄的战斗力是要胜于清朝的,只是人太少了,远离本土作战,后勤不够足,也可见东西方的武器已经出现了落差。
20年后,郑成功的孙子投降清朝,人口也不过二十多万,太少了!而现在台湾的人口已达2300多万,天地悬殊。台湾早已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已与昔日的农业社会大相径庭。
从台湾被大陆收复了以后的这200年,是台湾发展的黄金稳定时期。解除了海峡管制和战争对垒,大量的闽南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汹涌而至台湾。大量的耕地被开垦出来,绿油油的庄稼覆盖了昔日的草场,牛羊和家禽多起来,炊烟弥漫在各个乡村田间地头,那是生机盎然的年代。
总之,台湾比大陆晚开发了二千年以上,都以外来人为主,而本土只有区区几千高山族八大部落土著,而且他们大都深居高山峡谷,远离汉族人的村舍。城市开始兴建起来,慢慢初具雏形,发展到几百万人口。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势力渐长不断挑战大清国的底线,割占琉球、威胁台湾。总督刘长佑献计分三路大军攻占日本、收复大清、大明的附属国琉球,占领北海道。实际上日本人占领北海道的时间极短,还在明治维新之后,只有少量土著出现。
这样的环境实际上可视为无主土地,谁占住是谁的,日本人先下手为强了。那是7万平方公里土地,地广人稀,由于天气寒冷也不利于生存,奈何有资源哪,比如渔业。
奈何刘长佑的建议被“精明”而昏聩的慈禧所拒绝,不然十五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绝不会发生,因为日本已经亡国了,上面会驻扎有清的军队。慈禧不过是害怕大将在日本割据自成一体,比如钟会叛司马昭割据蜀国的悲剧。有赵佗叛秦割据岭南的悲剧。有徐福东渡骗取秦始皇三千童男童女、工匠、金银域外“开枝散叶”(开国)的悲剧。
人都不是吃素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再一个慈禧也没把刚刚明治维新小小的日本放在眼里,他不认为15年后日本能打过中国,因为差距实在太明显,日本远不是个。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十五年日本日新月异、乘风破浪、一日千里,逐渐走入列强的行列,将亚洲国家甩在后面,而且延续至今,已经一百五十年。
1895年,台湾的黄金时期结束了。台湾进入日据时代50年,殖民化教育盛行,残余影响至今,虽然经过国民党时期的局部清除。1945年,国民党的力量进入台湾,但是不久发生了二二八起义,遭到镇压。台湾离开祖国太久了,毕竟有所不同,有些分离倾向,一直是国民党讳莫如深的,防堵甚严的。但是随着蒋介石的逝世,禁严政策失效,台湾人逐渐走上前台…
台湾人(闽南人为主体)不断为外来人势力所征服,造成对既成秩序不断屈从的思维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断拥抱大的“大胳膊”,这样一种不得已,由来已久。
先占据后收复人心成为历次台湾统治者的必要手法,至于第六次,依然如此,是有道理的,没有道理的道理呀!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5970.html